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关于深化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嘉绍大桥公司纪委立足主责主业,将招标采购监督作为护航国企改革深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创新构建“1+N”全链条监督体系(“1”即督促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主线,“N”即多项协同监督机制),推动监督效能实现系统性提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紧扣“一条主线”,三向发力压实主体责任。公司纪委牢牢扭住“采购人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精准破解监督泛化、虚化难题,构建起权责清晰的责任落实体系。
制度先行强化刚性约束。聚焦采购招标全流程风险点,系统建立采购项目决策监督、采购文件编制监督、采购信息公开监督、评委组建履职监督、招标开标评(定)标程序监督、异议投诉及举报处理监督共6张标准化监督清单,涵盖采购招标全流程23个方面68项具体要求,形成“清单式”监督指引,推动监督强化、合规内化、责任细化。推动修订公司《项目采购管理办法》,全面梳理采购范围、方式、程序等核心要素,为各类采购活动绘制清晰“路线图”和“操作手册”,从制度层面消除自由裁量空间和模糊地带。
刚性划界斩断寻租链条。针对采购领域自由裁量权风险,推动出台“红线管理清单”,明确单项合同估算价10万元及以上项目必须进入绍兴市阳光采购服务平台交易,4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一律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招标,通过“应招尽招、平台交易”机制最大限度压缩暗箱操作空间。今年1—8月,平台公开招标项目19个,较去年同期增长46%,市场竞争度显著提升。
强化审核筑牢资金防线。推动出台公司《项目预算审核管理办法》,建立“招标代理编制、第三方审核、业务部室确认”的预算管控链条,明确10万元以上工程施工类项目预算必须经独立第三方机构审核,审核结果直接作为采购预算和招标控制价依据。通过精准监督释放降本效能,今年以来累计审核招标采购项目5个,核减预算217.75万元,平均核减率3.19%,以监督实效推动国有资金保值增值。
构建“多元机制”,四维联动提升监督质效。公司纪委创新打造“纪委+”联动监督格局,变单点发力为系统施治,构建起立体式监督网络。
协同监督构建闭环体系。牵头整合公司纪检、审计、法务、招标等部门监督力量,成立招标采购监督工作小组,建立“信息共享、线索互通、联合督查”工作机制,打造贯通协同的“大监督”格局。今年已推动跨部门联合监督3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个,推动建立合同履约跟踪管理、项目结算审核等3项长效机制,实现监督资源有效整合、监督盲区全面覆盖。
纪审联动强化专业监督。出台《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联动工作办法》,与内部审计部门建立“联合立项、数据互通、结果共用”协作机制,对重大采购项目实施“纪检监督+审计核查”双轨监督模式,今年开展2024年度养护计划项目的采购执行情况开展联合监督,重点聚焦于采购实施与合同履约等关键环节,通过专业互补提升问题发现能力,进一步推动防控能力提升。
嵌入式监督护航重大项目。公司纪委深度参与制度执行全流程,今年来对嘉绍大桥桥梁监测评定、机电系统维保等9个重大项目招标实施“嵌入式”监督,对招标文件审查、专家抽取、开评标等关键环节全程跟进,针对性地就违约条款设置、业主代表抽取等提出监督意见7条,有力保障了招标程序的规范透明与结果的科学公正。
数智赋能激活监督动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监督质效的重要引擎,推进嘉绍大桥数字化监督系统项目建设,其中招标监督模块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深度融合采购数据资源,构建覆盖串标风险预警、异常评标风险预警、禁止交易名单预警、利益输送风险预警等8个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捕捉围标串标、违规关联交易等潜在风险点,推动对采购全过程各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和穿透式监管,实现监督手段从“人工排查”向“智能预警”升级。
立足新起点,嘉绍大桥公司纪委将持续擦亮监督“利剑”,以更严密的制度、更精准的嵌入、更创新的机制,护航招标采购在阳光下高效运行,为公司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用微信扫一扫
用抖音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